产品概述
QuantiCyto® Human BDNF ELISA kit
Human
7.8pg/ml
15.6-1000pg/ml
双抗体夹心法
比色法
血清、血浆、细胞培养上清液、灌洗液、尿液、羊水、腹水、脑脊液、胸腔积液、组织匀浆液等
100 μl/well
3.5h
用于体外定量检测血清、血浆或其他适用样品中天然及重组人BDNF浓度
本试剂盒特异性识别天然和重组人BDNF
欣博盛QuantiCyto®ELISA试剂盒采用双抗体夹心法:抗人BDNF单抗包被于酶标板上,标本和标准品中的人BDNF会与单抗结合,游离的成分被洗去。加入生物素化的抗人BDNF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亲和素,生物素与亲和素特异性结合;抗人BDNF抗体与结合在单抗上的人BDNF结合而形成免疫复合物,游离的成分被洗去。加入显色底物,若反应孔中有人BDNF,辣根过氧化物酶会使无色的显色剂现蓝色,加终止液变黄。在450nm处测OD值,人BDNF浓度与OD45o值之间呈正比,可通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标本中人BDNF的浓度。
本产品仅供科研使用,不用于临床诊断
产品性能
组分
名称 | 48T | 96T |
---|---|---|
抗体预包被酶标板 | 8×6 | 8×12 |
冻干标准品 | 请以实际说明书为准 | 请以实际说明书为准 |
标准品&标本通用稀释液 | 12 ml×1 瓶 | 20 ml×1瓶 |
浓缩生物素化抗体 | 1 支(规格见标签) | 1 支(规格见标签) |
生物素化抗体稀释液 | 10 ml×1 瓶 | 16 ml×1 瓶 |
浓缩酶结合物 | 1 支(规格见标签) | 1 支(规格见标签) |
酶结合物稀释液 | 10 ml×1 瓶 | 16 ml×1 瓶 |
浓缩洗涤液20× | 25 ml×1 瓶 | 50 ml×1 瓶 |
显色底物(TMB) | 6 ml×1 瓶 | 12 ml×1 瓶 |
反应终止液 | 6 ml×1 瓶 | 12 ml×1 瓶 |
封板胶纸 | 3张 | 6张 |
产品说明书 | 1份 | 1份 |
运输温度
冰袋存放说明/保质期
未开封完整试剂盒 | 4℃,请在保质期内使用 |
---|
已开封试剂盒 | 抗体包被板条 | 未用完的板条放回带拉链铝箔袋封口 |
标准品 | 冻干粉-20℃可储存 6 个月左右,稀释后即用即弃 | |
浓缩生物素化抗体 | 浓缩液4℃可储存 1 个月左右,稀释后即用即弃 | |
浓缩酶结合物(避光) | ||
标准品&标本通用稀释液 | 4℃可储存 1 个月左右 | |
生物素化抗体稀释液 | ||
酶结合物稀释液 | ||
显色底物(避光) | ||
反应终止液 | ||
浓缩洗涤液20× |
冻干标准品推荐于-20℃保存;若条件不足,也可保存于4℃。
已开封试剂盒效期特指试剂开盖后效期,如果仅拿出标准品置于-20℃,其他组分未启用,效期同未开封完整试剂盒。
文件下载
实验所需自备器材
1. 酶标仪(450 nm波长滤光片)。 2. 进口品牌高精度加液器及一次性吸头:0.5-10 ul, 2-20 ul, 20-200ul, 200-1000 ul。 3. 37 ℃恒温箱, 双蒸水或去离子水,坐标纸等。
相关数据
标准曲线
Dose(pg/ml) | Raw Data | Average | Corrected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
0 | 0.070 | 0.073 | 0.072 | |
15.6 | 0.145 | 0.138 | 0.142 | 0.070 |
31.25 | 0.198 | 0.189 | 0.194 | 0.122 |
62.5 | 0.306 | 0.298 | 0.302 | 0.231 |
125 | 0.490 | 0.483 | 0.487 | 0.415 |
250 | 0.869 | 0.858 | 0.864 | 0.792 |
500 | 1.477 | 1.466 | 1.472 | 1.400 |
1000 | 2.426 | 2.415 | 2.421 | 2.349 |
注意:本图仅供参考,应以同次试验标准品所绘标准曲线计算标本中人BDNF的含量。
重复性
板内,板间变异系数均<10%。
板内重复性 | 板间重复性 | 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样本 | 1 | 2 | 3 | 1 | 2 | 3 |
重复次数 | 10 | 10 | 10 | 10 | 10 | 10 |
平均值(pg/ml) | 802.60 | 213.00 | 75.80 | 665.40 | 148.70 | 42.10 |
标准差 | 61.00 | 16.80 | 6.1 | 51.20 | 11.6 | 3.4 |
变异系数(%) | 7.6 | 7.9 | 8.0 | 7.7 | 7.8 | 8.1 |
科研工具箱
别称
Abrineurin; ANON2; BULN2; MGC34632; Neurotrophin; Brain-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
基因ID
Gene ID: 627
功能
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(Brain-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, BDNF)是由BDNF基因编码的小分子二聚体蛋白质,属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成员,该家族成员还包括NGF、NT-3和NT-4。BDNF的合成和成熟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过程,涉及多种前体异构体的形成。BDNF蛋白在内质网中以前体形式pro-BDNF合成后,经蛋白酶切割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成熟BDNF。成熟的BDNF蛋白分子量约为13 kDa。由于六个半胱氨酸残基之间形成三个二硫键,BDNF在溶液中以非共价结合的同源二聚体形式存在,这种结构特征在所有神经营养因子中都高度保守。成熟的人、小鼠、大鼠、犬和猪BDNF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。事实上,研究显示在所有已检测的哺乳动物物种中,BDNF的一级结构均高度保守。BDNF在发育阶段和成年期均有表达,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广泛表达的神经营养因子,在海马、杏仁核、新皮质和小脑中的表达水平最高。BDNF在神经系统外也广泛存在,如胎盘、心脏、肺和骨骼肌中,并可在成纤维细胞、巨核细胞/血小板以及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中表达。循环系统中大部分的BDNF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,BDNF能够穿过血脑屏障,研究表明血清中BDNF的水平与大脑皮层和海马中BDNF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。 BDNF参与多种生理功能,几乎调控神经环路发育的所有方面,包括神经干细胞的存活与分化、轴突和树突的形成、突触的发生与成熟,以及发育中神经环路的精细调整。在成年个体中,研究发现BDNF可以改变谷氨酸能和GABA能突触传递的效率。BDNF也被认为是突触可塑性和记忆形成的重要调控因子。BDNF的这些多样化的生物学功能主要通过受体酪氨酸激酶TrkB(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B)和NGF R/TNFRSF16受体介导。BDNF及其受体TrkB水平的异常,以及BDNF/TrkB信号通路的失调,已被多项研究与多种疾病状态相关联,包括抑郁症、双相情感障碍、精神分裂症、癫痫、阿尔茨海默病、亨廷顿病以及药物滥用等。
研究领域
神经科学;心血管生物学;代谢生物学